人不應該被舊框架限制,

舊框架是個好藉口, 不想做, 不去做時, 拿舊框架當擋箭牌就好了!

我這一個月來都拿我的成長與教育背景來說服自己, 說服別人, 為什麼我覺得荷蘭的批判教育不適合我.

"我還是要回到資本主義社會啊~!" 這麼說的時候, 大家似乎都能苟同.

這麼說來, 我完全忘了自己當初來這裡受教育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學習, 不應該只是知識, 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台灣幾乎已經與美國已經同化, 在美國感受到最大的差異是種族多元;

但台灣與歐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社會主義下的荷蘭, 重視的不是物質, 不是別人的眼光, 而是如何思考/行動獨立, 如何看破事物的表面.

在阿姆斯特丹, 人們看似冷漠卻都很願意幫忙; 前提是, 你必須自己知道你要什麼. 在複雜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中要買車票? 別指望售票員會殷勤地介紹你他們有哪些票, 你在詢問之前就必須知道你要什麼票:

"我要優待票, 我同學說在這邊買的到."

"優待票? 為什麼你要優待票? 那是給居民的, 你是居民嗎?"

"我是國際學生, 我有居留證."

"學生沒有優待票啊?! 你要問你們學校(OS: 媽的我才不相信學校會知道哩!). 你不是居民不用繳稅怎麼會有優待票, 你屬於學校, 或是你屬於公司#@?! (OS:哇拉哇啦講一堆廢話.....)"

"ㄟ~可是我同學都說在這邊買啊!"

"(面露不耐) 你要去哪裡?"

"我要去xxx"

"那你可以買A種票, 一張7.5歐元, 共有十五點. 每次搭乘一次就扣三點, 所以如果你要去xxxs, 那就來回扣六點, 可是只能一個人用! 或是你要買月票, 一個月65歐元, 不限次數."

"ㄜ...可是我只是要去找朋友, 買月票不划算, 而且我們現在總共有兩個人."  

"喔好吧! 那你就買A種票, 兩個人來回扣十二點, 這樣還會剩三點."

"ㄟ...可是我們有兩個人, 可以用這個嗎?"

"可以 (OS:啊哩你剛剛不是才說只能一個人用嗎?)"

反正就是這樣的訊息混亂, 有時根本也搞不懂到底他們是真懂還是假懂? 整個阿姆斯特丹行政體系就是這樣, 學校行政尤其混亂到可怕!

我懷疑荷蘭人是藉此訓練個人的獨立性, 還是他們就是天生十分非常相信個人的判斷力? 當我看到我家(靠近阿姆斯特丹市中心)附近的交通號誌在晚上十一點之後都會自動熄燈時, 我著實訝異於荷蘭對人性的信任.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我的課堂, 老師根本都沒什麼在教書, 他們提供教材, 提供課程大綱, 塞了一堆東西跟報告給學生, 然後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上台帶領討論或發表感想.

每一次上課3小時, 就在衝衝忙忙的學生報告之中這麼地下課了!

上課有所得嗎? 當然! 聽了這麼多人在講話至少可以學點東西吧? 但是, 這是學生想要學得的嗎?

我常常困惑這個問題: 似乎我只能從課後閱讀與課程討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與主題, 老師不會主動灌輸東西給學生, 所有都要靠自己有問題再去找他們.

也是如此問題不能亂問, 否則就表示自己沒做好功課.

荷蘭老師(至少在我的新媒體研究所學程裡)不像中國文化裡的 "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這點跟日常生活也很相似,  學校或是其他體系幾乎很少主動提供正確的訊息, 常常都是在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才發現問題,

我認為: 在問題中學習就是他們的教育方式!

 IMAG0161.jpg

(這是所上即將在11月舉辦的研討活動, 批判現今社會普遍以Google等引擎的搜尋結果去了解事件, 因此得到了許多不客觀或參雜眾多商業利益的知識; 我們的世界觀及知識已經不再是自己主動疑問或質問之下所產生的, 而是已被搜尋引擎控制.)

沒錯, 這個鬼地方就是跟台灣那麼的不同! 也讓我這麼容易可以用自己的舊框架去推翻在荷蘭求學的正當性,

但是我發現一但跳脫'自己終究還是要回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思維時, 我確實是還很喜歡阿姆斯特丹所帶來總總挑戰與刺激!

總歸一句, 我的舊思維與新環境仍在衝突中, 而我, 還在慢慢地捉模兩者的互動與利益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fen5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