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一些小想法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每當一回到都市, 感到最明顯的衝擊就是商品的過度包裝. 這個現象不論在英國或台灣都是一樣.


每日習慣拿著馬克杯來個數杯咖啡或茶, 自己泡, 自己沖, 咖啡渣或茶包還可以回收用來清潔或當冰箱除臭劑. 但一到外面買杯飲料就不難發現自己馬上製造了多少垃圾: 塑膠杯, 紙杯, 熱飲夾克(holder), 吸管, 攪拌匙甚至是糖與奶精. 諸類垃圾若能回收或許還有點價值, 若不能回收也就只怨嘆地變成造成環境汙染的垃圾.


IMG_9791.JPG

(在農場生活時幾乎沒有碰過任何塑膠與紙製餐具)


IMAG1344.jpg

(一回到城市就忍不住在路上買咖啡 好喜歡這款紙杯的設計  但是最後還是被當做垃圾丟掉)


在都市生活到底可以多環保? 很難的課題, 我發現; 因為幾乎每個消費行為後面所代表的都是或多或少的汙染. 雖然家中從事免洗餐具相關生意, 我很早就不喜歡這些會成為萬年垃圾的塑膠類餐具, 譬如說傳統塑膠袋壽命通常超過100年後慢慢分化, 因此傳統塑膠無法堆肥, 而且少於2% 塑膠袋可被回收再造.


前陣子為了尋找環保型/生物可分解的免洗餐具, 我連絡了數家廠商, 希望對國內的產品及原物料進行了解. 經過幾個禮拜的研究, 我很失望地必須說: 沒有任何產品符合我的環保要求. 所謂'生物可分解'這個統稱其實包含著不同程度的分解(見下表)(註一), 而目前國內的生物可分解技術主要分為兩種: 第一種在傳統的塑膠粒中添加可分解粒子, 這些粒子能夠分解塑膠. 這類宣稱"環保"的產品存有些潛在問題, 其中最讓我不能接受的兩個事實是: 一, 仍然使用石油製造塑膠; 二, 分解之後還是塑膠.


生物可分解塑膠(綠色塑膠)在環保塑膠市場上的名稱說明
全生物分解塑膠  塑膠能在自然微生物行動譬如細菌、真菌和海藻的自然作用下分解。(分解範圍需達到90%以上)
堆肥塑膠  在堆肥產生期間二氧化碳的塑膠(二氧化碳), 水、無機化合物和生物致其它分化, 並沒有毒性殘滓。
光學分解塑膠(即聚乙稀、聚丙烯及多苯乙烯) 光學分解塑膠根據由光(太陽)觸發的光解或化學反應。它只在陽光暴露下分解。但當陽光的紫外強度降低,塑膠分化能力降低。只有在夏天分化過程將會加速。
生物組合塑膠(即澱粉加聚乙烯)又稱降解塑膠 在塑膠市場上,生物組合塑膠是第一種由澱粉混合傳統塑膠的塑膠產品。他們是只生物組合塑膠而且不完全地生物可分解的。(塑膠含量70% + 澱粉含量30%所制成的成品)


而另一種可分解技術是使用聚乳酸( PLA, Polylactic Acid,從玉米澱粉提煉出葡萄糖聚合而成的一種材質)去製造免洗餐具. 以植物做為原物料的說法看似"環保", 然而我打從一開始就想不透: 大規模開墾土地栽種單一作物如玉米, 其目的就是為了製造塑膠?? 這點讓我想到有一次我跟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的Kristof在蘇格蘭愛丁堡的有機店用餐時, 我們很驚訝店裡提供塑膠水杯. Kristof很直接地前往櫃檯, 詢問為何講求環保的有機店會提供塑膠杯; 店員很得易地解釋 '這是玉米澱粉做的杯子,' 但想不到Kristof這十八歲的小鬼竟反問一句: "為什麼要種菜去做杯子而不是去救人?"


IMAG1723.jpg

我跟Kristof(圖右)在農場裡整理剛出土的洋蔥與胡蘿蔔


IMG_9185-r.jpg

(將糧食作物做為替代能源的做法十分具有爭議性. 在英格蘭有許多農地漸漸被油菜花田所取代, 因為油菜籽可以做為製造柴油的生質燃料. 如此雖然可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但是許多人卻反對利用土地去製造餵汽車的燃料, 而非生產餵飽人的食物)



關於PLA, 之後我又發現另一個震撼的事實: 研發玉米澱粉去製造塑膠的公司包含孟山都(Monsanto)及嘉吉(Cargill)l等惡名昭彰的基因改造作物/化學農藥公司, 當各界普遍對種植及食用基改作物還存有很大的疑慮與反對聲浪時, 這些公司很聰明地將基改作物拿去製造塑膠. 身為擁護有機農業的環保份子, 要我支持孟山都或嘉吉所研發的基改玉米澱粉杯真是情何以堪呀~~~! 所以經過兩個禮拜的了解並與廠商接洽後, 我只好回家秉告父母: 小女不才, 沒辦法接掌手家中免洗餐具的生意 >,<


另外,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紙餐具就代表環保, 其實不然. 因為在生產過程中紙漿必須經由化學處理, 製造與使用過程裡會產生聚氯乙烯安定劑、雙酚A、塑化劑等有毒物質. 除了環境與健康的威脅之外, 紙的來源更代表著生態破壞--根據綠色和平國際組織的調查報告, 印尼廣大的泥炭土及天然林早已被商業集團重度大規模開墾採伐, 用來製造民生及商業用紙; 這些濫伐行為帶來當地的生態浩劫, 不僅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 而當地極度瀕危的蘇門答臘虎也是因為棲地被破壞而數量驟減(註二).


這些零零總總的經驗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看似許多事情看似單純卻一點都不單純的大道理. 在都市生活如何達到真正的環保對我來說是門大學問. 美國記錄片No Impact Man裡的男主角曾經嘗試在紐約市過著'不造成環境負面影響'(no impact)的生活長達一年, 而我, 還在台北這個大都市中慢慢摸索與實踐著包裝減量的課題.

 

 

 

註一: 綠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greenlifetech.com.tw/page4.html

註二: <紙猛於虎--亞洲紙漿APP如何將蘇門答臘虎推向滅絕>, 2010年9月, 綠色和平出版.

 

延伸視聽:

Dianna Cohen: Tough truths about plastic pollution

 

 

 

//

yufen5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繼彭明輝教授那篇13年後我們吃什麼的文章後, 我正好看到248農夫市集創辦人楊儒門談及農學市集/共同購買的社區型支持農業(CSA). 他認為CSA能夠解決台灣未來可能面臨的糧食危機.

只要是對有機或農業比較關注的人, 一定都對CSA不陌生. 這個機制類似於目前宜蘭正在發展的穀東俱樂部:


簡單的說,穀東就是股東,差異在於投資標的物是稻米。更進一步的意義,這個從「共同購買」概念延伸的穀東俱樂部,是要讓消費者可以跟生產者直接面對面的聯繫、交流;而再更深層的意義,則是人與人、人與土地、與生活、與生命的連結。

「共同購買」是源自於日本的「提攜」運動( 發音為teikei), 意為合作、聯繫之意。1965 年由日本的一群家庭主婦發起,為解決食物的農藥汙染、加工及進口食品等問題,開始與在地生產者展開的合作運動。後來美國輾轉引進「提攜」的精神,成為近年頗受注目的社區協力農業(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穀東俱樂部運作的方式,是先召募一群人成為穀東,以分購稻米的方式預約訂購,從中提撥一份固定的月薪聘僱他為「田間管理員」,由他負責農務的執行工作,收成後把稻米依預購數量按月寄給每位榖東。

但在栽種過程中的選種、播種、育苗、插秧、施肥、收割等等步驟,都必須告知或經過穀東同意,以保障穀東所購買到的稻米品質。這可說是打破了資本主義下純粹買 賣交易的關係鏈,消費者與生產者是同一陣線,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一起來圓田園夢。穀東一推出就受到很大的迴響及認同,近幾年在台灣各地也成立了不少類似的團體。

~轉載自30雜誌


"世界上窮人這麼多, 為什麼要選擇幫助農夫?" 在有機農場當義工時, 我曾經想過這個問題. 但是我逐漸發現這根本就是個蠢問題! 首先, 我不應該以收入不穩定去評斷農人是窮人; 他們沒賺大錢不是因為沒有工作能力, 不是偷懶, 而是工業社會發展之下所促成的經濟結構問題, 同時也是他們對於自己生活型態的選擇; 其次, 我不是幫助農人, 而是與他們合作. 說真的沒有iPhone我不會死, 但是沒有糧食蔬果我就真的就不知怎麼活了! 我的問題應該改成: "務農這麼辛苦收入又不穩定, 這些有抱負的有機農戶還如此堅持, 我是否應該以行動去感激他們對人土關係的關懷?"

這並不是一股崇高的理想, 而是跳脫現既有消費社會框架的一種思考. 在土地廣大的英國, 有越來越多消費者逐漸放棄對連鎖超市的依賴, 選擇向當地有機農場購買當季農產品. 我的農場工作常常就包含蔬菜盒(vegetable box-消費者與農場每周固定訂購最新的收成作物, 由農場直接宅配給顧客)分配裝箱, 那是我最喜愛的工作-- 可以接觸各種新鮮蔬果, 同時想像著顧客收到這些食材時的表情.

有些本身對種菜也很有興趣的顧客會選擇到農場義務幫忙拔雜草等工作, 這時農場就會免費贈送他們一盒蔬菜盒. 很多東西可以不必靠金錢去獲得, 說實在也有很多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 英國的慈善事業做得十分發達, 消費者意識也很高漲, 這些都間接幫助了CSA的發展.

IMG_9250-2.jpg

IMG_9251-2.jpg

(我在第二座農場時常常需要超時工作 所以每次一到禮拜三的蔬菜盒包裝日Vegetable Box Day 我就很開心 因為可以待在室內跟鄰居們一邊打包一邊聊天  而且還可以提早結束一天的工作)


人口密集又熱心公益的台灣其實十分具有發展CSA的潛力, 但問題不是沒有制度, 而是許多人在想著推廣有機農業時還是常常圍繞在如何讓它變成可以賺錢的生意. 我感覺這是台灣發展CSA最大的瓶頸: 市場走得太快, 而大眾關心環境保護的腳步還沒跟上.有機變成一股商機, 而非理念支撐而生的一股運動.

不過可喜的是, CSA運動在台北以外的縣市已經逐漸發展了起來! 尤其在東部地區的許多角落更是出現草根性的浪潮. 有機農場與社會大眾的互動交流, 除了可以讓有機農耕更加茁壯之外, 保障了消費者以公平價格購買到有機蔬果的權益! 台北人如果不趕快有相關的意識與行動, 13年過後, 就只能面臨高價也買不到糧食的窘境了吧? 

0224355ba8ae5e9f5640a1623898b912.jpg

//

yufen5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英國雜誌生態學人(The ecologist)有篇有趣的報導, 告訴讀者如何"不用賺錢也能過生活(cash-free living)". 所謂過生活, 不只包括不餓死, 更包含社交/派對/旅行/修東西/登廣告以及蓋房子. 我記得我數年前在讀者文摘中看過一篇類似報導: 迴紋針如何換成一座大房子, 當時我的反應是: 啊呀! 這只是種運氣的巧合, 這種人是異類, 正常人才沒時間去做這種無聊事, 還是好好上班乖乖賺錢吧!

然而這次當我看到生態學人的文章時, 我興奮地拍桌大笑, 因為在英國旅行實在看過太多好玩的環保怪人, 還跟這些人成為好朋友, 也因此我再也不會對"不用賺錢也能過生活"這類的文章嗤之以鼻!

Fabien是我在蘇格蘭農場工作時認識的法國義工, 為了旅行及學英文而來到我們的農場. 21歲的他還在念大學數學系. 一開始初次見面時本來都還很安靜害羞, 想不到沒多久他就顯露出無厘頭的搞笑個性. 當我們在廚房煮飯時, 我發現他有判斷過期食物的驚人長才; 因為農場不喜歡浪費, 通常快要壞掉的食物都會送給我們一群義工看看是否還有可以利用的食材. 每當我們不確定這個磨菇醬或是優格還能不能吃時, 只要放在Fabien面前, 他伸伸手指跟舌尖就能判斷 'yes' or 'no'.

4958680014_6ffbf322e6_b.jpg

終於在認識他的第三天, 我們發現他竟然是個freegan(不消費主義者), 一年多來靠著吃餐廳及超市丟掉的過期/剩餘食物, 開開心心地填飽肚子. 他以此為樂, 有時他的女朋友也會跟著他一起去找食物(他有很多很正的女朋友!)

 對於freegan的定義及解釋 (from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網頁):

"Freegans 是指一群不購物(包括食物)、不開車、不買房、甚至於不上班,儘可能不消耗資源,靠著極為有限的資源生活的人。不上班,不等於不工作。千萬別把他們想像成:躺在地下道,跟人伸手要錢的無業遊民喔,他們可不是乞丐。

現在的慣性經濟體制下,人們受物質慾望操縱,變得貪婪、冷漠,只知道競爭、比較,想辦法累積、佔有。Freegans不一樣,他們不擁有資產,所以不會斤斤計較,也不爭奪。他們不想消耗資源,所以不會耗費心力去營私取巧。他們樂於分享、投入社群、關心社會、思想自由、親切合群。

簡單的說,他們很勇敢的跟商業運作說:「拜拜,我們不跟你玩了!」你可能會認為:「資本主義帶給我們很多舒適,為什麼不在體制內改善呢?不是有很多企業開始積極的尋求綠化,改變生產方式,往節省資源的方向改善嗎?」"   

跳脫消費文化的牢籠

不買某一家惡名昭彰的公司所生產的東西,還是會去買另一家名聲沒那麼壞的公司出產的類似產品。現代的經濟體系,可以為了利益,全然不顧道德考量。我們所購買的東西,在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大到難以想像。地球上充斥著各種商品,幾乎所有商品,從原料、製造加工、運輸等,無可避免的都在剝削人力和生態。廉價勞工、破壞熱帶雨林、地球暖化、水源和空氣污染、利用童工,跨國企業在環境敏感地帶鑽油、農地上的生物被定位成害蟲、營私的政府根本是大企業的應聲蟲。是的,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鼓勵消費的文化;只要不消費,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Freegans看穿了這一點,決定跳脫既定的思維,說顛覆也好,說反傳統也好,反正就是要除掉緊緊套在腦門上的緊箍咒,用全新的視野看待大家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Freegans主義是對整體慣型經濟體系的全面抗議,儘可能避免購買任何東西。不買「東西」要怎麼生活啊?你會懷疑。別擔心,Freegans自有一套方式應對,有些雖然引人側目,但他們可覺得舒坦得很呢!

 

沒錯! Fabien常常很興奮地告訴我們身為freegan是多麼有樂趣! 在城市裡尋找廢棄食物就像是個藏寶遊戲, 每天都有挖不完的寶. 他常常可以在咖啡店打烊之後拿到免費又好吃的麵包, 在超市後面拿到鵝肝醬等各式高級法式食材, 在餐廳廚餘裡找到幾乎都還完整的蔬果. 這些東西賣不出去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衛生安全法規(譬如說隔夜麵包政府規定不能賣)或是賣相不佳/稍微過期(但是其實都還是可以食用). 他說, 靠著撿拾被丟棄的食物每天都可以吃得很好! 前菜, 主菜, 到甜點飲料, 幾乎我想像的法式套餐整個都齊全了!

 

聽著Fabien的故事, 很難不得不去想像: 世界上每天浪費了多少食物?!

這也是他選擇成為一個不消費主義者的理由 

靠著自己的行動去反應出我們社會上食物浪費與分配不均的問題

 

而在農場工作時, 我更是發現食物的浪費其實打從生產過程就老早存在了! 由於土地有限而大多數農場又是以經營為目的, 也因此土地必須順應季節去栽種可銷售的當季作物. 為了迎接下一批作物, 我們常常必須鏟除上一批過季的作物. 猶記四月天我在英格蘭的愛比農場工作時, 有天大夥奮力地把一整排即將過季的波菜跟青蔥連根拔起準備送去植物堆肥, 我卻是忙著趕緊把這些明明就還是很好很新鮮的蔬菜打包救回家(也是因為這樣我一整個禮拜根本也不用花錢買菜).

 

IMAG1120.jpg

(原本美麗的溫室頓時變成蔬菜的墓地)

 

看了這篇"不用賺錢也能過生活"的報導, 讓我想念起有趣的Fabien. 他不僅喜愛分享他靠撿拾 '垃圾' 維生的故事, 也很愛免費無私地教我他所會的一切: 法文, 蘋果塔及舒芙蕾等各式法式料理; 甚至更是邀請我改天一定要去他在里昂的高級公寓住住玩玩.    

 

4958078107_bec4a6e0ce_b.jpg

(Fabien真的超會煮! 當他在垃圾堆裡找不到需要的食材時, 他會在超市裡成為東挑西選的消費者, 他說他從不買從國外大老遠運來, 食物里程過長的食物. 我真的很服了他身為消費者及都市居民的環保堅持!)

 

//

yufen5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走在路上巧遇很多人讓我感覺世界還真小 今天也遇到了去年在社大一起上有機農耕課的同學 走回家的路上我開始重新思考有機到底是什麼? 


在英國有機農場工作的這幾個月 改變最多的 是我對有機的定義 


所謂的有機 遠遠超過於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的耕作方式 它更是一種堅持人與環境共存共生的信念 這股信念大於商業利益考量


基本上我在英國農場裡所認識的農場主人都可以被稱為環保分子 他們管理農場或耕種原則或許不一樣 但同樣都設法避免農耕行為對環境可能會造成的長短期影響 


反觀越來越多企業或是大型農場為了搶攻有機市場而改種有機 

徒求以所謂"不使用農藥及化肥的耕作方式"把自己定位成有機  

這類的利益掛帥原則並不符合有機農耕的初衷

 

同樣的環保原則也廣泛地套用在能源的使用上  許多農場都盡量少用石化能源 

非必要時不使用機械(如除草機或拖曳,翻土機) 


耙子, 鋤頭, 推車這類勞動工具反而才是我們在農場裡每天必須接觸到的工具


也因此在有機農場的管理上 如何斟酌人力與機械的使用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像有些 '一人農場' 沒辦法整天處理農務(這類農場主人通常身兼數職)加上土地又大 所以翻土時不得不用耕耘機直接掃過


但有些主人即使有耕耘機也會堅持用人力 這時我們就必須十分辛苦地用鋤頭, 叉子, 耙子 慢慢地花一個早上整地 


(這時真的就會累到想罵髒話!不過整地真的是門整理土壤的技術 除了勞動之外也可以跟土壤有很好的互動)



IMG_9396.JPG  

(我們在第二座農場時正值春季四月天 每天都在忙著用人力翻土整地以便播種) 

   

在與農場家庭的朝暮相處中 也讓我感到有機其實是一種生活型態的選擇 環保生活的實踐


幾乎所有的農場主人都是為了追求對食物掌控的自主權而選擇鄉村農耕生活 


物質慾望鮮少的他們不眷戀都市生活 

與大自然的一花一草相處反而比把自己關在大樓辦公室裡還快樂自在 


這些有機農耕者都不是單純的農夫背景出身 

人生經歷豐富的他們可都曾在大都市中有過工作經驗 

最後卻選擇回歸好山好水的農村生活

 

如何實踐有機生活則因人因地而異 農場生活讓我發現:

有機生活是一種取捨 並沒有百分百的純環保或純有機


簡單來說居住環境就影響了人們行動的方式

大都市裡的服務業及人口密集 我們就盡量在飲食習慣,日常通勤及社群參與中支持有機


像是在陽台或屋頂種菜, 購買有機產品, 改搭大眾交通工具, 減少垃圾勤做回收,

甚至是捐款給環保團體或是認識更深一層的環境議題


由於都市裡存在著政商媒體控制下的主流價值 

我感覺在都市裡想要實踐(較為另類的)有機生活反倒像是一種信仰  

需要找到信條及社群團體去建立/肯定自己的價值


IMG_7543.jpg  

(與有機農耕班同學一同參觀位於淡水的農場, 2009)


但是實際在農場裡的有機生活似乎輕鬆自在多了!

平時在田地裡勞動工作時 我們就已經在替土壤及環境盡心力 

自給自足的食物來源也讓食物碳足跡減至零 

鄉村裡的有機生活不像都市需要透過社區或網路  

反而是靜下心來學習如何與周遭的大自然和諧共處


IMG_9735.JPG

(在農場裡, 草地就是孩子們玩耍的遊樂園, 身體就是他們打鬥的工具. 照片中最右邊的Dan是威爾斯土生土長的小孩, 他在農場的樹林間自己架了一組滑繩, 某天還邀請我去看他成功地在那兒滑來滑去)

 

 

從偏僻鄉村回到都會水泥叢林裡  

從吃著親手栽種採收的蔬果到購買有機認證或山下阿婆賣的蔬菜

這幾天我也很認真思考如何在都市中過著有機生活

 

我相信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  但是感到慶幸的是:

因為看過 因為體認過 因為試圖去親身了解 我堅持著環境至上的重要性


我對於我的選擇不再感到徬徨或困惑 

即使居住在大台北都會   即使仍是三不五時懷念著鄉村的美好

只要有著一股信念及務實的行動力 有機生活的實踐就能遍地開花  



IMG_1109.JPG

(這是我離開蘇格蘭農場的最後一天. 也是我最懷念的一天. 我們合力採收了一卡車的可愛南瓜. 即使之後腰酸背痛, 我還是難以忘懷採收到超大南瓜的興奮感!)

 

//

 

yufen5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春, 我放棄了正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攻讀的新媒體碩士學位, 加入了英國的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ing(WWOOF)組織, 前往英國的有機農場展開交換住宿之旅.

WWOOF是一個非營利的慈善團體, 成立於1971年, 旨在提供有機農場的義工機會, 讓對有機農耕有興趣的門外漢可以親身投入農場工作, 同時也讓有機農場有額外的人手可以幫忙繁忙的農務. 根據WWOOF的規定, 農場需要提供免費食宿給義工, 而義工每天最多工作6個小時, 每周不超過5個工作天. 參加WWOOF的義工稱為WWOOFer, 而義工們可以選擇的農場種類不一, 上至企業化經營的大農場, 下至一般小家庭的後院, WWOOFers的選擇很彈性, 在農場工作以外也有很多空閒時間, 也因此許多人藉由加入WWOOF以最省錢的方式在海外旅行.

我的WWOOFing動機很簡單, 只想踏踏實實地藉著親身經驗去了解有機農場的運作. 身為有機農耕的長期支持者, 我在阿姆斯特丹念書時十分熱衷於人類日常食物所衍生的環境及人權的相關議題; 在國際組織Fairfood的實習工作中, 我負責網路媒體的宣傳造勢(e-campaigning), 每天投入大量的時間在網路上閱讀及宣傳食物議題的新聞及文章.


IMAG0893.jpg

(離開Fairfood實習工作的最後一天, 我的可愛荷蘭老闆送給我一張Boby Shop的10歐元禮券,

還寫了些令我發笑的獎勵話: "You are really a new media nerd! 你真的是新媒體怪客!" )


IMAG0851.jpg

(這是我做義工的國際組織-- 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 地球之友的總部.)

 

 IMAG0901.jpg

(有非常多的國際組織總部設立在阿姆斯特丹. 在我離開荷蘭之前, 我也特別去拜訪了一個最親愛的台灣好友, 她在綠色和平組織工作)

 

在國際環保組織內的義工及實習工作過程中, 我漸漸發現, 自己需要的遠超於坐在辦公室裡吸收第二手甚至第三手的資訊, 而是希望能夠腳踏實地去了解: 什麼是有機農耕, 什麼是有機食品? 我期待自己是靠著良知道德去支持有機農耕的發展, 而非隨著媒體報導的風潮, 或是享受追求一股綠生活的時尚感. 尤其當自己身為非營利組織的宣傳者, 尤其不願膚淺或盲目地去從事造勢.

就這樣一股十分理想性的衝動(加上我在荷蘭留學時很多鳥事發生, 很不順利), 我從阿姆斯特丹扛著大包小包的行李, 上了公車, 在將近13個小時的公車加渡輪(為了減碳及省錢), 跨越比利時與法國及英法海峽之後, 抵達了英國.

在倫敦近郊待了2個禮拜, 我與來自美國的Steve會合, 兩人一同扛著行李坐上火車, 抱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前往位於Gloucester郡的有機農場.


IMAG1073-r.jpg

(正式展開我的WWOOF之旅, 搭上火車前往第一座有機農場)

 

//

yufen5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場到都市  英國到台灣 

要調整的不僅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更難的是鄉村生活與都市文化之間的衝擊

 

在農場時手機與電腦幾乎每天都完全不在身邊  但是我還是盡量抽空拍拍寫寫

每個農場都很有趣 也很不同 這樣的體會若不隨手記下 之後很難再回憶起當時的感受

(也感謝我的好友婷婷跟我的有機農耕陳老師在得知我要去農場做義工時 還特別告知我要多多紀錄農場生活)

回到台北之後  周遭很多朋友都對我的有機農場旅行很好奇  我也打算趁著這段空閒時間好好地做個整理

 

從英格蘭到威爾斯 從威爾斯到愛爾蘭 從愛爾蘭到蘇格蘭  再從蘇格蘭回到英格蘭 

花了將近六個月的時間在英國的五座有機義工旅行  有好多美好的回憶與學習可以大家分享 

我遇到很多人都説很羨慕我的經歷(通常是年紀較長的人)  我也曉得其實這不是件容易事

尤其我又是個台北土生土長的城市小孩  上過好學校  進過好公司的27歲女生

就連計劃把工作辭了去台灣鄉村當個長期義工也會遭遇到家人或朋友的反對或誤解吧?

 

總之我去了

六個月義工旅行下來收穫匪淺 

我可以很自豪的說: 這真的是我人生最美好的黃金27歲!! 

接下來我將好好整理我的農場及旅行日誌

以此分享給對義工旅行/環保生活/有機飲食/樂活鄉村生活有興趣的各位. 

IMG_6629-r.jpg

 

ps: 這趟旅程中要謝謝的人很多  但我首先要點名居住在英國的台灣媳婦ㄦ, 我的超級好朋友Zoe Chen小姐 :)

 

//

yufen5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