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回到從前, 在台灣南部嘉義爺爺奶奶家的門口會有一棵高大的龍眼樹. 夏天回去時, 爸爸跟伯父會架梯子, 拿長竿, 試圖將藏身在龍眼樹那濃密的深綠色樹葉裡的一串串龍眼摘下來. 這時的小孩子們最興奮了! 我們會放下正在庭院裡進行的遊戲, 跑到龍眼樹下歡喜地尖叫, 就像嗷嗷待哺的雛鳥一般, 等著吃著現採的龍眼.

硬梆梆的龍眼殼不容易敲開, 我總是心急地用雙手拇指用力一壓, 往往把手指弄得髒兮兮, 就是等不及想要咬下一口帶著獨特香氣的龍眼肉. 滿足了嘴饞的慾望, 爺爺奶奶的雜貨店門口有一條清澈的小溪, 我得一步步小心地踏下小石階, 把手浸到冰涼的溪水裡把手洗乾淨.

old.jpg

小溪, 龍眼樹, 爺爺奶奶的雜貨店. 如今已經一切消失; 留下的, 僅存我美好的童年回憶.

他們的消失, 是因為工業化及商業化的結果. 鄰近工廠為了排放廢水, 官商勾結把村內的整條小溪當作水溝給蓋了起來. 之後政府說為了要發展鄉村必須拓寬道路, 龍眼樹也接著被強制砍除了. 雜貨店的關閉在奶奶去世之前, 因為連鎖超商的接連開幕, 加上鄉村人口外流, 奶奶說開店根本沒賺錢, 反倒是我們每次回南部時最愛在店裡流連.

這些美好的事物一去不覆返. 我們能做的, 除了抗爭, 除了屈服, 還能做什麼?

樸門農耕(permaculture)的創始人Bill Mollison在1950年代發現工業化劇烈地改變了他的家鄉--澳洲Tasmania島的生態景象及社會結構, 因此他成為環保分子, 參與抗議, 然最後卻發現自己根本沒辦法改變威力強大的市場經濟. 他決定放棄抗爭, 因為一切的努力結果只是白花時間. 但是他選擇的並不是屈服於社會制度, 而是讓自己先遠離人群, 積極地去了解生態, 環境, 以及尋求人類與大自然共處的方式. 這也是樸門農耕被開創的由來. 

我對於社會制度可以被改變不如Bill Mollison那般悲觀, 但是對於如何恢復被破壞的環境卻極度不樂觀. 乾淨的小溪, 茂密的龍眼樹, 要怎麼能夠才能將腦海裡的舊回憶還原建構在舊土地上呢? 

能做的, 是透過知識, 經驗, 及觀察, 不去支持也不成為破壞環境的幫兇; 能做的, 是去親身去力行低碳低能源生活, 即使真的很勞累 (譬如說有機農耕強調人力, 不使用需要大量耗費柴油的機器).

時光沒辦法倒流, 已經骯髒的小溪也不該被漂白, 但是我冀望著去追求思想, 行動, 以及道德上的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fen5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